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课堂教学是开展理论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严明的课堂教学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
一、深刻认识强化课堂教学纪律的重大意义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普遍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纪律,强化课堂教学规则,提高教师课堂管理技能,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在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纪律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有的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对课堂乱象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的教师理论底蕴不够,难以解疑释惑,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讲课缺乏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与学生极少思想交流,不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个别教师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淡化,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切实提高教师对强化课堂教学纪律重大意义的认识。
强化课堂教学纪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遵循。教书德为首,育才先育人。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必须明确教师课堂的教学规范,夯实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与功能,使德育在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得以落实,同时培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他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要通过制度建设引导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夯实专业知识,及时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魅力,甘为人师,慎为人师,作知识和美德的传播者,而这一切都要求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来保障。
强化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同一个班级,课堂教学纪律好,教学效果就好;课堂教学纪律差,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只有课堂教学纪律严明,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教学工作才能走上正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以致部分学生的懈怠、放任和随心所欲,必将影响到整个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质量。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实施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引导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教学环节上,并采取目标管理进行教学质量控制,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此外,课堂教学纪律的好坏,还会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从而影响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纪律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纪律与课堂教学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不受课堂纪律约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无论在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上,都受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高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强化课堂教学纪律的要求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基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广大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课堂教学要坚持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边界内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规定为高校课堂教学纪律提供了基本遵循。
课堂教学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等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课堂教学要严明政治纪律,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即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等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严肃性,不能随意加以解释。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清醒、客观的政治辨别力,大学课堂教学的内容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必须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上来,与党中央在原则和立场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强政治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自觉。
课堂教学要坚持底线思维和理性批判。大学是培养理性与科学精神的场所,大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予正确引导,使青年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于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前途树立基于理性的自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有思想、有专长,崇尚理性与科学,关怀人类文明,信仰崇高精神,自觉服务社会和并善于创造幸福生活。
三、切实增强遵守课堂教学纪律的自觉性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相互渗透影响的场所。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进一步落实严明课堂教学纪律的党委领导责任和教师主体责任,强化教师的教育引导和课堂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敢抓敢管课堂教学纪律。高校抓好课堂教学纪律,对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按照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学理论武装,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驾驭意识形态工作、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高校党委和班子成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对高校课堂教学领域的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责无旁贷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制止各种错误行为。
加强教师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党委必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教育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三尺讲台,自觉在课堂教学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引领青年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齐心共筑“中国梦”。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高校要在教师引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博士点评定、工资晋级、承担重大课题等各个方面,向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又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倾斜。在人文社科领域,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评价标准和话语体系,不可照搬“国际同行”的评价标准,那种在人文社科领域仍然简单以“SSCI”论文发表数量决定教师聘任,以是否在国外报刊发表成果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并且作为确定学术地位之重要依据的做法,背离了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应当依靠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来解决。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染教育学生。